<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規范醫療陪診服務 青島市政協委員建言杜絕“醫托”“號販子”

    關于規范醫療陪診服務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劉旭    單位職務: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醫師

    聯名提案人:姜巧珍 單位職務:青島市政協副主席

    聯名提案人:管艾宏 單位職務:青島市政協專職常委

    附議人:陳小艷,李楊,徐巖

    背景和問題:本市以省屬青大附院醫療集團為區域醫療中心,以市立、中心、海慈、婦兒醫院等市級醫療集團為醫療集群,在山東省、尤其是膠東半島具有高水準的醫療水平,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增加,以及異地就醫人群的增多,根據現實需要和人們對高品質就醫的需求,陪診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陪診員的職業在較發達的城市已經趨于成熟。隨著互聯網和健康服務的拓展,陪診服務也由網站形式轉為APP形式,其新穎內容彌補了市場空白。陪診服務方興未艾,但在成長階段,行業規范和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

    原因分析:

    1.準入門檻低,陪診服務不規范,陪診員素質參差不齊,來源不一,既缺乏系統性培訓,也無專業性指導,未必能真正提供就醫便利,甚至可能加重患者負擔。此外,患者在享受陪診服務時還面臨信息泄漏風險。

    2.市場定價機制不健全。陪診服務目前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無指導性收費標準,相似服務內容卻價格相差巨大,且診療的“難易程度”與服務的時間長短也難以量化和界定。

    3.職業陪診權責不明。我國法律中尚無針對陪診員的專門規定,陪診員也不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也無形成熟的行業慣例。在患者和陪診員不簽訂書面合同或僅成立格式合同的情況下,患者、陪診員和醫院之間權利義務劃分不明確。

    意見建議:

    1.陪診服務制度化。出臺職業陪診的政策法規,明確業務主管部門,完善行業規范與辦法,細化從業人員權利、職責;建立行業機構和人員備案制度,定制監管方式,加強監管部門監督職能,避免陪診員、患者及醫療機構之間產生糾紛。

    2.陪診服務程序化。加強職業陪診人員、陪診機構、平臺的規范與約束。職業陪診作為一個融合醫療和服務的行業,可將其劃為非基本公共服務行列,借鑒護工執業發展模式,建立專業化、規范化服務流程,與醫院形成共建,形成程序化的陪診服務。

    3.陪診服務標準化。構建職業陪診企業認證與資質管理機制。陪診服務屬于醫療服務創新,目前還沒有準入門檻。需要從職業技能認定和培訓,以及服務質量和價格等方面,對從業者資質門檻進行必要的監督管理,保障陪診市場的規范化和有序化。

    4.陪診服務細分化。要區分專業陪診和非專業陪診,專業陪診無護理資質者不得上崗,非專業陪診的服務人員也需通過考試獲得從業資格認定。同時,陪診護士需建立誠信檔案,一旦存在違規行為,應拉入行業黑名單。

    5.隱私保護法制化。在就診前后,陪診員要嚴格遵照就診流程和服務標準,加強與患者溝通,做好相關服務。陪診中涉及患者身份證號、手機號、社??ㄌ柕却罅總€人信息,要嚴防被泄露乃至濫用的風險。所有服務完成后,由用戶進行評價,作為考核陪診員的重要依據。

    6.陪診服務職業化。將“陪診員”納入新職業,通過細化職業目錄和分類,明確服務內容與規范,積極引導陪診服務機構對員工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陪診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讓患者享受優質、專業的陪診服務。

    7.醫療資源均衡化。盡快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同時優化現有的就醫流程、改善就醫體驗,讓絕大多數患者不必陪診也能輕松就醫。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1/20 10:38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趙彥閱
    · 責編 ·
    趙曉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