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2月25日訊 2月25日下午,青島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鄧煥禮做客民生在線,圍繞“以高質量法治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題和網民在線交流。
2024年,青島市司法局認真落實法治建設各項任務,持續推進法治領域各項改革;健全完善立法快速響應機制,更加注重“小切口”“小快靈”立法,以良法促進法治、保障善治;持續推進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開展民營企業“合規法治體檢”,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法律服務超市”,優化公共法律服務產品供給,滿足市民對更優質法律服務的需求;加強監獄、強制隔離戒毒、社區矯正工作,守牢安全穩定底線。
訪談中,有網友提問:惠企法律服務方面有什么舉措?鄧煥禮做出解答,聚焦企業期盼,提供高質效的法律服務,市司法局及相關部門單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以惠企服務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法惠企航”服務品牌,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可以免費為企業提供政策及法律咨詢、權益保障、基礎性法律服務等。具體包括開展惠企政策法律宣講,幫助企業掌握政策,享受政策;為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收集企業關于惠企政策不落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并向主管部門反映等。2024年,共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7.1萬余次,為萬余家企業解決勞動用工、跨境貿易等方面法律問題。
以高效復議提升涉企行政案件審理質效。堅持“企業所需、復議有為”,打造涉企復議辦案機制,開通企業申請“綠色通道”。市司法局與市工商聯等四部門建立溝通協作聯系機制,在26家“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惠企聯系點,舉辦復議“入園區、進企業”等活動,入企宣講20余場次。審理涉企案件442件,其中金額過億案件20余件,為企業避免損失8億余元。
以優質資源打造涉外法律服務高地。高標準建設青島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區,引入青島國際商事法庭、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青島海事法院中央法務區審判區、山東涉海法治聯盟等國際化法務資源和多元解紛資源。支持本地律師事務所“走出去”,扶持律師事務所在“一帶一路”沿線及上合組織國家和地區設立辦事處或分支機構。
以多元解紛營造和諧發展環境。開展商事調解制度試點工作,指導成立全省首家基層法律服務領域的商事調解中心。目前,全市共有商事調解組織33家,調解員近300名。健全完善涉民營企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涉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矛盾糾紛排查和實質化解工作。2024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化解勞動爭議類糾紛3158件、知識產權糾紛124件、金融糾紛2245件,接收法院委派案件6000余件,涉及標的額近30億元。
在青島市民中心、各區(市)行政審批中心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均設有惠企法律服務窗口,企業可以前往獲取線下咨詢等服務。青島市民中心的惠企法律服務熱線為 0532-66200789。此外,企業可下載“愛山東”移動APP,搜索“青島市惠企法律服務管理平臺”,查詢全市惠企律師事務所、惠企律師聯系方式及相關服務信息,撥打電話即可獲取相應服務。
有網友咨詢“對于我市互聯網‘清朗運動’整治活動,司法局將提供哪些便捷的法律援助獲取渠道?島城為市民提供了哪些線上和線下的公共法律服務?”鄧煥禮介紹,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因網絡行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權。我市市級及各區市均設有法律援助中心,開設有法律咨詢窗口,可提供現場免費的法律援助咨詢;市司法局設有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提供法律咨詢和指引。還可以通過“山東法網”進行線上法律咨詢。公民因經濟困難維權需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援助。根據《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準按照接受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縣(市、區)城鄉居民上一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
青島市以群眾需求為中心,不斷創新服務形式,通過“實體+熱線+網絡”三平臺融合,構建起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市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高效便捷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支持。在市級層面,設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地址位于市南區香港中路80號青島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區內。共設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8個服務窗口,市民可“走進一扇門”辦結多項法律事務。 提供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的咨詢、預約及辦理指引;暢通無障礙服務通道,配置手語翻譯器、低位服務臺等設施,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可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為群眾提供便利服務環境;設有涉軍法律服務工作站,為軍人軍屬提供專項服務;法律援助業務推行“市域內通辦”和“膠東五市跨城通辦”,市民可在任何一個法律援助機構完成申請。10個區(市)分別設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每個鎮(街道)均設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調解、法律援助、代收行政復議申請等服務,方便群眾能夠就近獲得公共法律服務。
我市還持續提升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服務效能,實現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面向公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更多詳情市民可關注“青島公共法律服務”微信公眾號或者撥打0532-83880011,與工作人員及時聯系獲取法律服務。
針對網友提出“很多法律條文老百姓看不懂,司法局能不能多組織一些進社區的普法活動,用實際案例教大家防詐騙、簽合同避坑”的建議,鄧煥禮表示,市司法局始終高度重視普法宣傳工作,積極組織全市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等,持續開展普法進社區等活動。針對很多法律條文老百姓看不懂、普法針對性不強等情況,下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法治宣傳教育,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用好社區“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發揮他們扎根基層、立足鄉土的優勢,深入開展普法進社區活動,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開展典型案事例解讀,打造群眾身邊的普法隊伍。
進一步壓實普法責任,加強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仲裁機構工作人員、仲裁員、律師等以案普法、以案釋法,使典型案例依法解決的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
強化微信公眾號“法治青風”普法品牌的引領作用,針對老百姓關注的防詐騙、防合同欺詐等內容,采取長圖、動畫、案例解析等形式,開展線上普法,打造“指尖上”的微服務;鼓勵各級各部門利用門戶網站和“兩微一端”等搭建“互聯網 ”普法平臺,統籌運用“報、網、端、微、屏”等資源,打造法治全媒體傳播體系。(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