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到“一秤一碼”的智慧監管,從農貿市場的煥新升級到消費維權的提效提速,青島市市南區以全鏈條發力,高標準打造“誠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不僅敢消費、愿消費,更樂享高品質消費。
打造“顏”“質”并重的農貿市場
清晨的浮山所市集,鮮嫩的萵筍、紅邊的香椿、清香的薺菜,吸引著市民張女士的目光。她笑著說:“春菜帶著自然的鮮甜,清炒一下就很好吃。”而在漁鮮達海鮮市場,肥美的黃花魚、活蹦亂跳的八爪魚引來大批“嘗鮮”食客。“這里不僅能一站式購買魚蝦蟹,還能現場加工品嘗。”市場運營主管蘇君介紹,自升級改造后,市場日均客流量達1.5萬人次,還有眾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
自2021年起,市南區對全區8處農貿市場進行規范化提升改造,重點解決了地面破損、占道經營、設施陳舊等問題,從空間布局到運營管理,市場實現了“顏值”與“內涵”的雙重提升。創新推出《農貿市場評價手冊》,通過量化考核推動市場主辦單位落實主體責任。2024年首次評價顯示,全區農貿市場規范化水平同比提升30%。
市南區對農貿市場進行隱患排查和指導規范,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同時,選派經驗豐富的專管員駐點監管,確保問題立查立改。
從源頭到終端守護“舌尖安全”
“你好,你的外賣到了!”這句熟悉的話語背后,是無數消費者對外賣食品安全的期待。從源頭出發,市南區將網絡餐飲服務監管列入食品安全問題集中整治的重點內容,對區域入網餐飲服務單位持續全覆蓋整治規范,組織轄區網絡餐飲服務集中點舉辦方負責人開展了行政約談培訓會,督促落實主體責任。
同時,通過“直擊后廚、護航食安”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媒體共同參與監督,對集中用餐單位、網絡餐飲外賣單位、小餐飲等重點監管對象進行突擊檢查,對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場曝光,食品安全領域執法影響力和公眾關注度不斷提升。
掃掃二維碼,便能查看商戶的食品安全等級、監管記錄等信息。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市南區在萬象城、銀座商城等商業綜合體開展了“商業綜合體監管一件事”試點工作,通過督導企業落實“四清單一承諾”主體責任,推動試點綜合體自發“亮諾”、自動“守諾”、自覺“倡諾”,力爭將問題化解在源頭。而在中山路商圈、云霄路及閩江路特色街、劈柴院及各商業綜合體內的2908家餐飲單位推廣使用“市場監管放心碼”,實現了餐飲服務單位經營信息的綜合歸集。
以全鏈條閉環監管守護舌尖安全,市南區還扎實開展旅游旺季問題淡季治理工作,成立9個工作專班,優化“夜市夜查”“突擊暗訪”“交叉檢查”“直擊后廚”“部門聯動”等工作方法,對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計量器具、價格收費等領域進行集中整治。2025年以來查辦案件288起。
“碼上安心”保障消費公平
市南區以農貿市場改造為契機,構建起"硬設施+軟監管"的雙重保障體系。“現在生意透明了,顧客信任多了,這才是長久經營之道!”馨大眾團島市場商戶提起“可溯源電子智慧秤”,也是滿心歡喜。
得益于推進重點場所電子計價秤監管,在農貿市場試點開展“一秤一碼”賦碼工作,為每臺電子計價秤配備了專屬二維碼,將二維碼管理標識和強制檢定合格標識合二為一,作為唯一“電子身份證”張貼在醒目位置,不僅消費者可以查看電子秤的基本信息和檢定信息,而且可以通過電子秤評價功能對該電子秤進行評價,實現檢定信息、群眾評價等“一碼”統管,構建人人參與、社會共治的電子計價秤監管新模式。
市南區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充分發揮消費糾紛調解中心法務攻堅、執法稽查大隊執法辦案專長和11個屬地市場監管所屬地調處優勢,優化“1+1+11”工作機制,及時妥善處理消費糾紛。2025年以來已處置投訴舉報8000余件,一次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持續提高。文/王一婷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