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號山:“包過班”連環割韭菜 消費者遭遇維權黑洞如何破

    “不過退費”“零基礎保過”……近年來,從職業資格培訓到學歷提升,各類“包過班”用精準的營銷話術收割消費者信任,將無數人拖入“交費時是VIP,退費時成皮球”的維權泥潭。這場披著教育外衣的資本游戲,折射出監管滯后、合同陷阱與維權成本畸高的系統性漏洞,亟待制度革新與技術反制的合力破局。

    “包過”幻象催生“速成陷阱”

    “包過”教培機構通常將營銷話術針對成年人的學歷、職場焦慮,用“有特殊名額”“考不過全額退”“限時優惠名額”等說法來誘導消費者沖動簽約。但在不斷鼓動誘惑的背后,卻通常有一份隱藏協議堵住學員的維權路,此前,信網對相關維權案例進行多次報道,如招生老師承諾有“特殊取證名額”,只要提供給個人信息,其它不用管,本人就能一次考過(詳見報道《樂考網招生老師承諾“包過” 沒考過要退費發現被忽悠》)。

    培訓機構常以“合同協議”掩蓋欺詐本質,而學員簽約時僅關注“包過”承諾,忽視合同中存在的高額手續費、苛刻退款條件,或者都不知有條約協議的存在,這就容易導致消費者維權時面臨證據不足、機構失聯等難題。如信網此前報道,學員購課時,并不知若是退款需滿足附加條件,等到要退款時才知道還有一份自動形成的課程協議(詳見報道《“免學取證”“包過”承諾成泡影 學員退費困局待解》)。甚至有些頭部機構將“包過班”與消費貸捆綁,學員貸款繳費后機構卷款跑路,獨剩消費者面臨“課財兩空”的困境。

    維權黑洞下的“踢皮球”困局

    現如今,電商平臺上就存在許多“1元包你學會AI教程”“1元包你學會直播帶貨”等廣告,報名后卻又出現額外的課程費用,或者引誘消費者貸款消費。而平臺對“包過”的廣告審核卻有些流于形式,如某直播帶貨培訓課宣稱“月入10萬”,學員繳費后發現課程內容粗制濫造,平臺卻以“不介入商業糾紛”為由拒絕處理預付費。而預付費監管的缺失,不良機構就會挪用資金擴張業務,一旦暴雷便更換名稱“換殼重生”轉移資產逃避責任。

    當消費者起訴維權時,需自行舉證機構欺詐,但課程質量、通過率等關鍵數據往往被機構壟斷,維權成本就會過高。即便勝訴,機構也可能因轉移財產無資金執行或拒不執行,多數消費者也對其束手無策,只能自認倒霉。

    “割韭菜”到“清源頭”的破局路徑

    通過技術賦能監管,推廣電子合同備案系統,要求機構上傳課程內容、退費協議等關鍵信息,防止被不良商家篡改。消協可以與媒體等多方聯動,定期發布“山寨證書清單”“培訓機構投訴榜”等榜單,打破信息差,幫助消費者更好了解有關信息。

    明確“包過”宣傳的法律邊界,對組織作弊、制假售假等行為加大打擊力度 ,并且要嚴打“換殼經營”,建立教培行業從業者黑名單,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而消費者也要注意不能存在投機心理,不要被“捷徑”等話術蠱惑,要走正常的考試流程來提升自己,不然錢打了水漂,還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

    “包過考試拿證”的消費亂象不僅是違法行為,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破壞教育公平,損害消費者權益。唯有通過技術監管扎緊制度的“鐵籬笆”、以透明信息打破認知壁壘,才能重建“憑實力獲認證”的社會共識,讓教育與職業回歸應有的尊嚴。

    信網評論員 王榮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信網推出系列報道,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信網,我們一起共筑滿意消費。

    1 撥打信網新聞熱線:0532-80889431;

    2 通過信網官方微博:@信網;

    3 通過微信公眾號:信傳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兒(qd-yhxin)。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14 15:46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王榮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