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強信心 亮舉措 促發展”主題系列發布會。2025《青島市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指出,青島從需求端、供給端、政策端協同發力,推出系列舉措,誠邀海內外游客來青感受“說走就走”的旅行。前不久市政府印發的《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其中提到,今年青島將圍繞提升餐飲消費品質等重點領域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此外,青島還將用好免簽政策,吸引更多國際游客,推動“入境游”提質升級,加快建設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城市。
機場經濟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青島這波系列舉措能否落到底見實效,離不開機場的參與和配合。機場不止是商業場所,更是城市文化窗口,也同時鏈接著多少打工人、學生黨、游客美好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其背后釋放的消費潛力正在各地“卷”上天了的餐飲等增值服務中轉換為紅利,最終變成城市競爭力。對機場的深度開發和應用,為青島提振消費列出了頗多策略。
過去,提到機場的餐飲,有人會調侃“跟錢過不去嗎,非要在機場吃飯”,如今的一、二線機場已逐漸扭轉“天價”機場餐飲的這一局面,尤其是“同城同質同價”的政策,拯救了無數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和外地游客,讓他們在旅途中不用特意遠程前往,也能得以一嘗所到之處的城市風味,機場美食已逐漸成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體驗。
停留時段的“黃金窗口期”應充分把握。據了解,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三個月(2024年12月17日至2025年3月16日),青島機場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達到22.6萬余人次,同比增長51.6%。其中,2025年1月1日至3月16日,通過青島機場口岸入境的外國人達8.9萬余人次,同比增長44.7%。航班中轉、延誤必然會帶來餐飲消費額度激增,尤其是咖啡、甜品類的消費,等待產生了時空溢價,打卡美食作為心理補償,背后的商業邏輯是情緒轉化的消費動力。青島作為對外交流的“一扇窗”,隨著免簽政策的持續發酵,以及本地旅游業的戰略布局,航站樓內商業業態需要加速煥新升級。
從各地的機場營銷策略中尋找思路。北京大興機場把“機場三件套”的話題帶火了,“大興機場三件套”的打卡攻略,甚至最近還出了英文版,勢必要挑起外籍旅客的胃口。實際上,多地機場都有著名的“三件套”,昆明長水機場的“三件套”獨具地方特色,推廣號稱“除了云南別處喝不到”的滇紅拿鐵;有的“三件套”是直接免費送,經武漢天河機場轉機,掃碼免費可領“荊楚小食”三件套,包括神霖米酒、熱干面、孝感麻糖。西安咸陽機場的“中轉禮包”相比美食三件套,更是堪稱豪華:不僅給每個轉機的人準備免費餐券,還會根據停留時間提供免費住宿、大巴和寄存行李等中轉權益。廈門高崎機場的T3航站樓里設有外賣柜,方便乘客在機場點外賣甚至帶上飛機,另外,他們T3、T4航站樓里的員工食堂都對外開放。
有些機場“卷”味道,有些機場“卷”服務,但歸根到底,從消費于物到消費于人,實現與需求端的雙向奔赴,關系到消費潛能的進一步釋放。
放眼國外機場的優秀案例,則重點基于消費轉化的框架提供服務。美國著名飲食雜志Food & Wine在2024年評選了11家全球最好的機場餐飲,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日本成田國際機場和新加坡樟宜機場。日本成田國際機場店鋪數量多,餐飲選擇多,讓人忍不住想在起飛前再吃一頓正宗本地特色菜。新加坡樟宜機場不僅在機場里建大瀑布、蝴蝶園,還把全新加坡乃至全球的美食搜集到自家的屋檐下。韓國仁川機場引入部隊火鍋療愈餐廳、迪拜機場通過掃描解鎖虛擬黃金兌換真實餐飲折扣、德國慕尼黑機場啤酒花園的“隱藏規則”是購買指定啤酒可優先進入快速安檢通道……這些餐飲和服務既兼顧國際旅人的口味需要,又突出了本土特色,可謂“老少咸宜,中外通吃”。精神層面上,地域特色餐飲更是為旅客長時間候機提供了慰藉。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作為首站“城市會客廳”,餐飲店、體驗店等新興業態“星羅棋布”。誠然,對比之下,青島對地域文化的展示還要再下一番功夫。根據《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青島今年將深入挖掘特色地標食材和特色美食,評選“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特色小吃”,支持商圈和步行街引進優質傳統餐飲品牌集聚發展。機場消費稱心如意,游客商業雙向受益,展示獨一無二的元素、創新營銷方式等,避免出現“文化輸出失語癥”,特色美食在機場布局其實是捷徑。讓特色美食轉化為消費動能,關鍵還得“出圈”,社交媒體里,有網友飛機中轉僅有半小時空余,也要跳上機場電瓶車,為了吃機場的網紅餐,春運人差點趕不上飛機;有網友發文感嘆昆明長水機場太好逛好買了,結果“喜提”催促登機廣播……這類筆記成為爆款內容,城市的機場餐飲區正在從服務空間演變為內容生產“車間”,每個餐桌都是自媒體的直播間,形成溢出效應。
機場餐飲只是城市提振消費的一個縮影,將思考轉化為實際行動,將啟發延伸到航站樓外,將“關注紅利”化為競爭力,才是對城市提振消費最重要的啟示。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