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留守兒童幸福過年”活動
“全面創新改革 驅動轉型發展”全國網絡媒體四川德陽行
德陽:文化院壩點亮百姓幸福生活
四川新聞網德陽1月12日訊(記者 周鴻 岳東)在德陽的每個社區、每個村落都會一處專門供社區居民和村民娛樂玩耍的地方,這就是德陽建設的文化院壩。自2013年8月啟動文化院壩建設以來,德陽整合現有公共資源,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對文化院壩的場所進行“四化”建設,逐漸形成了“一院一壩一品牌”, 同時積極探索“三支文化隊伍”(即文化專家、文化管家、文化義工)建設模式,為社區居民打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活動場所。
“現在,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會來舞蹈室跳舞,在這里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廣漢市新豐鎮金華社區居民趙小蘭高興地對四川新聞網記者說,以前在農村,由于娛樂設施缺乏,因此做完家務活一般就去打牌,而現在,文化院壩里不僅有舞蹈室,還有音樂室、圖書室、健身房等等,讓自己的文化生活一下就豐富起來了。
據了解,新豐鎮文化院壩室內總面積1400平米,室外文化廣場近3000平米。功能室17個,可提供文化活動項目30余種。每日上午9點到晚上9點免費開放,節假日實行值班制度。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居民最喜歡的地方。
據悉,像這樣的文化院壩德陽共有331個,除此還建有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室110個,村文化活動室610個。為建設好文化院壩,德陽在各地嘗試了“三支文化隊伍”建設模式,選好文化管家、請好文化專家、用好文化義工。突出集成化、標準化、特色化、示范化。整合現有資源,推動綜合文化站(中心),廣播站(室)、黨員遠程教育、道德講堂、志愿者工作站、電影固定放映點、農家(社區)書屋、健身娛樂場所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合并建設。對鄉鎮、行政村、社區、聚居點的文化院壩設備、活動內容、保障機制制定詳細建設測評指標。制作懸掛統一制式的標識標牌和燈箱、宣傳欄、櫥窗、公示欄等。同時,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打造個性鮮明的文化院壩,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通過對文化院壩的“四化”建設,打造出“一院一壩一品牌”。“一院”指室內文化活動場所,包括多功能活動廳、書報刊閱覽室(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培訓教室、鄉村廣播站、村衛生室、宣傳欄等;“一壩”指室外文化活動場所,包括綜合運動場、舞臺、電影固定放映點等;“一品牌”指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動,結合鄉風民俗和群眾需要,開展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
除了建設文化院壩,德陽還大力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三星堆絲綢之路戲劇季、三星堆面具狂歡夜、德陽每年一屆的“綿竹年畫節”、“廣漢保保節”、“中江廟會”、“什邡馬井元宵節”、“羅江詩歌節”、旌陽區“孝文化節”、“德陽市端午龍舟文化周”等品牌文化活動極具影響力與輻射力,每年一次的全市群文原創作品展演、德陽動漫盛會,每月一次的“激情廣場”公益性群文展演,每周在市區文廟廣場舉行的“廣場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動深受群眾喜愛。這些特色文化建設極大地豐富了城鄉文化生活。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德陽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演出500余場,惠及100余萬群眾。實現了季季有演出、月月有電影、周周有活動、天天有廣場舞的良好局面。
紅豆村廣場太極
紅豆村廣場腰鼓隊
萬安鎮文化院壩文化活動室
文化院壩集中展示室
百姓自發開展體育活動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