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大楚網《湖北力量》公益欄目:虛擬的空間 真實的愛心

    2016-02-14 09:29:19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光影
    \

    圖為:72小時內,10590位網友捐款逾54萬元,幫這名體重一斤半的早產兒渡過生死難關。(資料圖片)

    \

    圖為:截肢男孩小峰(右)裝上了義肢,重新學習行走。(資料圖片)

    \

    圖為:拽著麻繩堅守講臺的女老師——朱幼芳。(資料圖片)

    \

    圖為:潘順榮(右二)一家正在走出困境。(資料圖片)

    \

    圖為:大楚網公益團隊合影

    湖北日報訊 荊楚網記者余寬宏 鄭青

    短短一年半,動員網友16萬余人次,募集善款540多萬元,救助44個困境中的家庭,騰訊大楚網《湖北力量》樹立起“互聯網+公益”標桿,創造了湖北互聯網歷史上的愛心奇跡。

    捐助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網友

    “您們知道嗎!軒軒終于會叫媽媽了,已經慢慢地從一斤半長到20斤,身體不會像以前那樣虛弱了。”1月7日,武漢最低氣溫跌破0℃,騰訊大楚網《湖北力量》公益欄目編輯鄧純看完手機里收到的短信,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鄧純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個瘦小男嬰的輪廓。

    那是2014年7月9日下午,楚天都市報記者周鵬找到大楚網新聞中心,提出網報聯動,共同救助一個絕望的家庭:咸寧29歲女子趙美妮懷孕6個月時意外早產,生下僅重一斤半的男嬰,孩子身體器官尚不健全,需住院特護至少3個月。在耗盡家中積蓄、無力承擔高昂搶救費用的情況下,孩子三次暫停呼吸,但趙美妮不忍放棄,“準備上山埋掉時,孩子又奇跡般哭出聲,說什么也要救他!”

    經核實后,大楚網迅速聯合楚天都市報發起愛心募捐活動,大楚網新聞中心專門組建公益小組,緊急向騰訊公益申請發起樂捐項目,開通網上支付通道,同時,派攝影記者趕到咸寧市中心醫院采訪。

    7月10日,騰訊公益拯救“一斤半早產兒”樂捐項目上線,大楚網在網頁和移動端同時以核心推薦位,對湖北3000萬QQ用戶進行推送?;顒右l網友強烈關注,捐款頁面每分鐘都在刷新。72小時內,共吸引10590位網友網上捐款逾54萬元。事后統計,其中81%的網友是通過微信支付幾元、十幾元、幾十元的捐款,創造了湖北互聯網歷史上的一次愛心奇跡,成為“互聯網+公益”的標桿案例,引發全國網友關注。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欲截肢省錢供女兒讀書的父親、身患重病拽麻繩上課的女老師、幫哥嫂帶娃的95后“奶叔”、“骷髏”男孩想吃口飯、2歲男童燒傷后被棄……他們都在這里得到了幫助,而援助他們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網友。

    黨報+新媒體,托起《湖北力量》

    在幾次成功案例的基礎上,2014年8月,大楚網開設了《湖北力量》公益專欄,以微信支付為渠道,背靠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將黨報集團的公信力與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支付渠道結合,積聚網友愛心,救助情況緊急的疾病、貧困家庭。

    “目前,這個欄目已經成功發起44次愛心眾籌,共籌集愛心資金5419842.46元,參與網友165196人次,是湖北參與用戶最多的移動互聯網公益平臺。”大楚網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力量》最大的特色是以“互聯網+”模式,聯合騰訊公益、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全媒體運作求助項目,連接求助者和熱心網友、讀者,為省內的公益組織、網民、被捐助者提供了高效、便捷參與公益的平臺。

    在項目的具體運作上,大楚網和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荊楚網等媒體接到求助信息以后,首先聯合對信息進行采訪,核實真實性,深入挖掘其中的感人故事;緊接著,各媒體發揮自身特色進行大篇幅的報道,大楚網則通過騰訊樂捐平臺發起募捐項目,并通過QQ彈窗、大楚網首頁等進行推廣,通過全媒體聯動廣泛傳播,動員網友和讀者參與,保證募款目標迅速達成;最后,通過微信、論壇等對每一個捐款項目的善款使用進度、額度予以公示。在這個平臺上,捐贈人不僅可以在網上捐款,還能通過手機平臺進行支付,24小時在線,為捐贈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捐款方式。

    網友“Umis喵”多次參與《湖北力量》發起的公益活動。“Umis喵”說,“主要是方便,有時候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了求助的信息,幾塊錢、幾毛錢隨手一轉就可以獻愛心了,甚至搶來的紅包都可以捐出去。而且,我的錢被用來干嘛了,一目了然。”

    迎親路上,還在接求助者的電話

    回首這一年半的公益之路,大楚網攝影師馬路遙說:“有面對求助者悲慘境況時的心酸,有募捐目標達到時的欣慰。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婚當天,去迎親路上還有人給我打來求助電話。”

    外界并不知道,對大楚網公益團隊的工作人員而言,公益并不是他們的分內職責,他們的本職角色是網站編采,承擔著繁重的日常工作。公益項目由大楚網新聞中心統籌,馬路遙、鄧純、祝冉冉等團隊成員經常需要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幫受助者發起項目,馬路遙是大楚網唯一的攝影師,日常要承擔網站各個部門提出的攝影任務。“大楚網吃‘市場飯’,人員編制嚴格遵守上市公司的成本核算機制,在公司的人力編制上,并無公益這一崗位。大楚公益項目的運作,更多地表現為志愿者行為。”大楚網負責人說。

    就是這樣一群80后、90后,一群熱忱、執著的年輕人,背著照相機,夾著采訪本,犧牲休息時間,踏著泥土,化解急難病困家庭和個人的燃眉之急,使得互聯網公益有了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在其影響之下,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慈善總會等慈善機構紛紛“觸網”,接入騰訊公益支付平臺,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北電視臺、遼寧衛視等多家黨媒聚焦《湖北力量》欄目,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打來電話希望聯動。

    拯救一斤半早產嬰兒的“7·10萬名愛心網友”群體,獲得2014年度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荊楚楷模·湖北好人”特別獎。無名愛心網友群體獲政府獎勵,在湖北乃至全國都是首例。

    獻愛心無需再東奔西走,只需動動手指。移動互聯網已深刻改變了大眾參與公益的方式:從項目的發起、傳播,到網上募款,執行后進展回饋、善款明細,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同時,移動互聯網也讓公益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度各類網絡捐贈第三方平臺籌款總額超過4.37億元。騰訊公益等已成為我國最主流的網絡捐贈平臺,籌款額占據網絡捐贈第三方平臺籌款總額的九成以上。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