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6品牌入圍全球智能手機十強 國產手機為啥越來越牛

    2017-07-03 14:57:3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六品牌入圍全球十強 國產手機越來越牛不僅僅“屏幕大”

    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DC日前發布的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中國市場出貨量排行榜顯示,國產的華為、OPPO和vivo分別以20.0%、18.2%、14.1%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將第四名——市場份額9.2%的蘋果拋在身后。反觀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榜首和第三分別被三星和蘋果占據,中國品牌只能屈居人后。

    在同期的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五強榜單中,華為、OPPO和vivo緊隨三星和蘋果,躋身前五強。在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十大企業中,國產品牌更是有6家入圍。而在5年前,五強榜單中沒有一家中國品牌。

    5年間,中國手機不僅越來越受到國人的喜愛,更走向了全球更廣闊的舞臺,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國產手機發貨量迅猛增長,四大品牌穩居全球第一梯隊

    52個國家發貨量增速同比超過50%,32個國家發貨量增速同比超過100%;31個國家市場份額突破15%,21個國家市場份額突破20%……今年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3455萬臺,同比增長21.6%,全球市場份額更是提升至9.8%。

    不過,與OPPO和vivo相比,華為兩倍于行業增速的成長只能稱為“穩健”。今年一季度,OPPO和vivo全球出貨量同比分別增長93%和82%,達到2550萬臺和2270萬臺。

    與此同時,三星和蘋果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雖然依舊位居前兩位,但增速卻不容樂觀——三星只增長了1%,蘋果下滑了1%。行業分析師指出,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智能手機廠商中,只有華為、OPPO、vivo3家增速超過了整體市場,它們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并給三星和蘋果帶來了巨大壓力。

    “除了得益于中國市場份額的提升,國產手機一季度的高增長,還離不開印度、中東、非洲以及亞洲和歐洲市場的貢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所主任盧玥說,在這些高增長市場,中國品牌手機憑借高性價比、高可靠性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據統計,中國品牌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已連續5年保持第一,并逐年提升,2014年為47%,2015年為53%,2016年為61%。

    在高端市場,華為正持續向三星和蘋果發起挑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華為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了6%的市場份額。OPPO、vivo以快速充電、拍照和影音等功能為突破口,中高端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快速提升。

    “從早期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到如今的‘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在中國這個全球潛力最大、變化最快、競爭最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廠商交替領跑,帶動了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賽迪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安暉說,小米的崛起仍歷歷在目,OPPO、vivo等后起之秀又迅速趕超,華為逐漸穩居龍頭老大。經過長期的市場競爭與策略變化,主要國產品牌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局面,既有首屈一指的研發創新實力,比如華為在高端芯片以及P系列和Mate系列高端機型上的突破;又有深耕線下線上市場渠道建立起的獨特優勢,比如OPPO、vivo對三、四線市場以及年輕群體和都市時尚群體的常年耕耘。國產手機已經建立、完善了良性互動的競爭格局。

    從標準到芯片、顯示屏,持續創新助推國產品牌崛起

    “國產手機的崛起,首先離不開我國在移動通信全球標準上的突破。”安暉指出,作為由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的商用對于國內移動終端產業鏈企業的培育和成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12年底TD—LTE商用之后,從芯片設計、封裝、系統集成到手機制造,包括儀器儀表等全產業鏈的創新活力被進一步激發,帶動了我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芯片等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和發展。據測算,2013年至2015年,該項目創造的直接產值累計達1.29萬億元。

    “國產手機的高速成長,還得益于企業長久持續的研發投入。”盧玥介紹說,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同比增加37.88%,10年來累計研發投入高達490億美元,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近5年均超過了12%。

    “缺芯少屏”曾經是國產手機行業多年的軟肋,如今,這一尷尬局面已得到初步解決。歷經10余年研發,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掌握了國際一流的IC設計與驗證技術,成功開發出100多款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申請專利500多項。目前,海思芯片在性能上已經可以和高通芯片相抗衡,超過一半的華為手機使用海思芯片,海思旗下麒麟960芯片還被美國權威科技媒體評為“2016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

    國產手機廠商中第二家擁有自己芯片的是小米。2014年,由小米和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共同投資的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成立,經過兩年多的研發,今年2月,松果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的芯片“澎湃S1”,小米也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第四家擁有自主研發手機芯片的手機廠商。

    統計顯示,2017年前5個月,國產智能手機國產芯片占比超過20%。在全高清顯示屏(FHD)領域,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手機FHD出貨量居于全球第二位,市場份額接近20%,僅次于日本的JDI公司。此外,電池供應商比亞迪、德賽,耳機/揚聲器模組供應商歌爾聲學、瑞聲科技等,也成長為行業龍頭。據介紹,2016年,蘋果在全球有766家供應商,中國大陸地區的供應商有346家,高居全球第一。

    “規模龐大、成熟高效的手機產業鏈大大降低了手機市場的準入門檻,完善的成套解決方案供應商吸引了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加入,由此帶來的組合式創新和營銷創新,進一步推動了國產手機發展壯大。”盧玥說。

    IT職員宋永航:我為什么選用國產手機

    “從5年前放棄iPhone4S選擇了華為P1算起,這已經是我的第五部華為了。”搖了搖手中的華為P10,在深圳一家IT企業營銷部門任職的宋永航自豪地說,“我現在想打賞哪篇文章就打賞哪篇,根本不用受那‘蘋果稅’的氣。”

    “近兩年,華為等國產手機在技術創新上很下功夫,有快速充電技術,有強大的拍照功能,還有指關節敲擊截屏等人性化設計,這些都讓人用起來舒服,追華為的人越來越多。”宋永航說。出門參加各種飯局,大家放在酒杯旁邊的手機漸漸地從蘋果變成了華為,這個感覺特別明顯,因為華為加上原裝手機套以后長得還挺像,一不留神,就會發生拿錯手機的笑話。

    另外一個場景,給宋永航的印象也很深刻。長假期間去景區游覽,人山人海的,在一個漂亮的地方拍照就得靠擠,看著身邊紛紛舉起的各類拍照手機,明顯國產手機越來越多了。“在與蘋果、三星的競爭中,我看好國產品牌。”

    談到當年從蘋果轉用華為,宋永航的答案很簡單——屏幕大、外觀好看。喜歡手機游戲的他,被華為4.3寸屏所吸引。如今的P10,不管是外觀、超長電池續航、徠卡雙攝、抗摔性能,都不輸于蘋果、三星,麒麟960芯片也完全可以比肩高通驍龍821。

    成為鐵桿“花粉”(華為粉絲),還緣于對華為質量至上觀念的認同。“價值2000萬元的手機,因為存在一定的概率使用一到兩年后故障率可能激增,你會下決心把他們全部銷毀嗎?”宋永航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是“花粉”中幾乎人人熟知的一個真實案例。當時,有一輛運送手機的卡車在高速公路上輪胎起火,有1.7萬部手機遭受了高溫的烘烤。宋永航說,事故發生后,這批手機被送回工廠檢測,結果是存在一定的概率可能在使用一到兩年之后故障率激增。就這樣,價值2000多萬元的手機被華為毫不猶豫地銷毀了。

    “對品質這樣苛求,才讓華為手機特別皮實。”宋永航說,他的第一部華為手機用了一年,之后給母親又用了兩年多,沒發生過問題。第三部手機華為P7,也用了快兩年才更新。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