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借名購車起糾紛 借名人、被借名人兩敗俱傷

    2017-07-14 10:53:00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男子借兄弟名購車 因無法完成過戶反目對簿公堂

    自北京實施小轎車搖號政策以來,指標中簽率持續走低,在巨大的小客車剛性需求和經濟利益驅使下,借名購車成為廣大購車人解決購車難的“利器”。然而此種方式看似能規避調控政策,實則風險巨大,得不償失。日前,海淀法院東升法庭就審結了一起因借名購車所引發的訴訟。

    原告張大華訴稱,其和張小華是兄弟關系,2013年張小華借用張大華的指標出資購買了一輛機動車,由張小華使用,但張小華至今沒有取得購車資格,無法完成過戶,故為避免張小華繼續使用車輛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要求確認涉案機動車歸張大華所有,張小華返還涉案車輛。

    張小華辯稱,不同意張大華的全部訴訟請求,理由是張小華出資購買了涉案機動車,車輛應歸張小華所有。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因此,本案所涉車輛雖登記在張大華名下,但實際是由張小華出資購買并占有使用,故對張大華要求確認涉案車輛歸其所有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同時,因張小華不同意以折價方式將涉案車輛交付給張大華,故對張大華要求張小華返還涉案車輛的訴訟請求,也不予支持。對于涉案車輛的號牌、配置指標事宜,不屬于民事案件審理范圍,應由相關車輛管理行政部門處理。最后判決駁回了張大華的全部訴訟請求。

    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法官提示

    借名購車存在多重隱患

    法官表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機動車作為動產,判斷其權屬的標準是占有,而非登記。因此在借名購車的情況下,機動車所有權證登記的車輛所有權人雖為被借名人,但其僅僅是名義車主,實際車主應當是實際出資并占有使用機動車的人,即借名人。

    那么,此是否意味著通過借名購車的方式,就可以合理規避調控政策呢?法官表示顯然不是,一旦因借名購車產生爭議,鑒于現行指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小客車配置指標禁止買賣和出借,因此法院會向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發送司法建議,由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相關規定處理。

    在現行規定下,被借名人將面臨小客車配置指標被收回、三年內不得申請小客車配置指標的后果,而借名人則將面臨車輛因號牌被注銷導致無法上路的后果。此外,即便沒有訴訟發生,對于借名雙方而言,借名人還面臨著被借名人反悔不配合過戶、借名車輛因被借名人的其他糾紛而被查封扣押等風險。而被借名人同樣還面臨著身份證件由借名人不法利用、因借名人逾期還貸產生征信不良記錄、因借名人交通肇事需承擔賠償責任等風險。

    因此,法官建議未取得小客車配置指標及小客車配置指標富余的人,不要為了一時之需,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北京晨報記者 黃曉宇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