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社區書店概念興起 實體書店迎來“重生”機遇

    2017-07-26 11:32:37
    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乒乓
    \

    原標題:社區書店概念興起 實體書店迎來“重生”契機

    為了滿足大眾不斷增長的多樣性文化需求、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山東”,22日,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12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山東省實體書店的建設與發展。

    得知這一消息后,山東本土的諸多實體書店紛紛“點贊”。與前幾年實體書店凋敝的境遇相反,2016年開始,在多項利好政策推動下,實體書店似乎已經迎來重生的契機。

    多家書店步入正軌

    “8月,如是書店將入駐青島西海岸的萬達東方影都。在與開發商多次探討后,他們將目前的售樓處全部貢獻給我們,作為集書店、閱讀區、咖啡、小劇場等為一體的綜合實體書店。”青島如是書店創始人郝照明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看到萬達售樓處大空間、高挑高的設計時,他眼前一亮——這樣的建筑如今在城市黃金地段很難尋找,但如是書店的進駐,無疑將為萬達東方影都社區的文化建設帶來品牌拉動作用。

    “除了書的內容,閱讀體驗也格外重要,紙質書本和手機屏幕是不一樣的韻味。”在濟南泉城廣場附近工作的白領左麗麗,午休時常常到公司附近的品聚書吧恒隆廣場店坐一坐。“一杯咖啡、一塊甜點再配上一本書,工作的疲勞在帶著咖啡香的書頁間消散了,這是電子產品和網絡取代不了的。”像左麗麗這樣的一大批閱讀愛好者,充實了如今散落在各個角落的獨立書店。

    經過幾年的發展,多家帶有“城市名片”“文化會客廳”性質的實體書店,在經過艱難的經營和轉型發展后,如今都已經開始步入正軌。比如濟南的品聚書吧,青島的如是書店,都成為文化客的聚集地。

    在全國,從24小時營業的臺灣誠品書店,到以裝飾見長的上海鐘書閣,再到主打融合模式的“網紅品牌”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書店、貓的天空之城等,個性化的特色書店相繼涌現,以全新的面貌更新著傳統實體書店的生存方式。

    “實體書店的轉型發展受到零售商業模式創新、出版管理政策導向、閱讀活動走向等多種因素影響,轉型和復蘇可謂剛剛開始,要實現‘華麗轉身’,還應該有更多的考量。”在山東儒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賈軼看來,實體書店能夠獲得更多的客流,也源于如今大眾對文化的認知和回歸。賈軼表示,未來書店的盈利模式還將考驗書店的長遠發展,現在發展勢頭較猛的西西弗書店也是采取了與商場、地產跨界合作的模式,并且通過資本、眾籌等模式打破原有的書店盈利模式。

    如是書店的郝照明也在今年初發起了一場眾籌,最終眾籌金額高達1200萬元。通過眾籌書店本身,郝照明還延伸出了教育、培訓、演藝、餐飲、娛樂等產業鏈的其他盈利點。眾籌后的充足資金以及社會與政府的高度關注,也讓如是書店的發展全力加速。

    去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支持實體書店、書報亭、高校書店等各類閱讀設施的發展”。今年3月1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明確提出“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全國所有鄉鎮”。

    “此次政策的出臺,讓我們作為書店的經營者更有信心專注做好自己的領域。面對大眾對文化的熱愛與渴求,經營書店已經不單純是一項事業,而更為一份責任。”品聚書吧創始人徐欣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濟南不僅需要一個品聚書吧,如果能有更多的書店涌現,說明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將越高。

    多元模式營造書香氛圍

    吳曉波濟南書友會班長吳洪祥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現在的諸多獨立書店以小資、文藝青年與文學愛好者為主,大部分普通家庭仍難以接觸到,家庭購書還是以新華書店這樣的主流書店為主。“建立社區圖書館的目的和出發點,就是讓文化能夠以更短的距離和更直接的方式呈現給每一個家庭。”

    吳洪祥認為,建在學校、幼兒園、社區等場所的便民型書店貼近潛在消費群體,培育了新的業務增長點,豐富了經營品牌體系,形成了書店與讀者雙贏的局面。

    “書店不再是提供圖書和閱讀的空間,更應該是文化體驗和社交空間。像吳曉波濟南讀書會,一是擁有文化資源、提供作家、文化名人、社會行業大咖等資源,豐富書店的活動內容和質量;二是社群擁有活動組織經驗,可以線上線下互動,這就體現出了社群的優勢。”吳洪祥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書店“引流”的方式也多元化了。

    在獨立書店之外,作為“主流”書店的山東新華書店集團也在積極嘗試“走出去”,通過不斷延伸網點建設,最大限度為讀者提供閱讀便利。據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起,集團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全省書店營業網點建設規劃》,因地制宜,不斷推進校園書店、社區書店、商圈書店、鄉鎮農村發行網點及特色書店建設。以校園書店為例,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共建成校園書店126處。

    “讀者拿起書閱讀,或親身參與文化活動,這種氛圍正是我們想傳遞給書友的。”徐欣表示,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可以讓書店實現良好的運轉,但更多的還應該重視內涵,加強文化互動體驗。

    徐欣感慨,經過多年的堅守,如今算是迎來了書店發展的好時代。面對各方關注,除了書店自身系統性的創新外,更為系統化和細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例如部分經費的扶持、閱讀推廣促進機制等方面的支持,也將讓山東實體書店的發展進入蓬勃擴張期。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