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殺人潛逃16年云南開客棧 上海警方通過人像比對將其抓捕歸案
今年7月,上海警方試點運用人像比對系統追捕逃犯,16年前涉嫌殺人的夫妻吳某和周某,用新的名字在云南經營的另一段成功人生,在幾秒鐘的云計算后崩塌。
7月10下午,上海警方在昆明警方的協助下,經過一番激烈搏斗,將兩人成功抓捕歸案。而在此之前,另一起兇案的在逃嫌疑人姚某,盡管已經比16年前胖了一百來斤,仍然在比對中顯形被抓。
警方表示,將人像比對系統運用于抓捕逃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上海市公安局追逃辦已經發現多名潛逃十多年的在逃人員的信息,多個抓捕組已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抓捕工作。警方也再次正告心存僥幸的在逃人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隨著越來越多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及早投案自首,是今后人生道路唯一正確的選擇。
圖說:民警抓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吳某。來源:警方供圖
200多個特征點 從15.6億圖片信息中“撈”出嫌疑人
16年前,上海長寧區發生一起命案,男子金某在家中遇害。警方發現,與金某有感情糾葛的周某,以及周某的丈夫吳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案發后,兩人潛逃,從此杳無蹤跡。當時,他們在老家武漢留下了一個4歲的孩子。十年后,這個孩子也莫名失蹤。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支隊長施宇翔當年參與了此案的偵破。他告訴記者,像吳某、周某這樣潛逃十多年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體貌特征變化比較大,而且肯定偽造了假身份。“我們熟悉的是十幾年前的照片,這么長時間過去,他就算站在我面前,我都不一定能認出來。”
肉眼難辨,但高科技卻火眼金睛。從去年開始,公安部和某家科技公司合作,嘗試利用公安部數據庫里收集的15.6億張人像圖片資料,運用人像比對系統抓捕在逃通緝犯。今年3月起,上海公安首次嘗試,結果無一比對成功。“這是一個具有自我學習功能的系統,經過不斷的識別和學習,今年6月,人像比對系統升級到2.0版,比對成功率大大提高,這次一下子出了十多條結果。”施宇翔說。
當時,辦案民警將16年前吳某通緝令上的照片導入系統,僅僅幾秒之后,便跳出了40多張相似度在90%以上的照片。“眼睛會被欺騙,但這個系統用的是云計算技術,通過人臉上200多個數據點的比對,找出相似度極高的照片。”施宇翔介紹道,數據點比對的往往是雙眼間的距離、鼻梁位置等不易改變,但人眼又難以識別的信息。
找出相似照片之后,偵查員花了兩個星期,對這些可疑人員逐一進行篩查。“人像比對縮小了范圍,但鎖定目標還需要民警。”偵查員通過學歷、戶籍遷移情況、戶口簿上其他成員等信息,發現云南昆明一位“吳某某”的情況與在逃的吳某高度吻合。“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吳某某的妻子鄒某,體貌特征與在逃的周某很相似,輸入系統一比,果然也十分吻合。這樣基本就可以鎖定他們是當年的逃犯了。”
圖說:左16年前照片,右16年后照片,警方通過人像比對系統幾秒就識別出來了。來源:警方供圖
改換身份開客棧 開啟另一段人生
“說實話,如果不是機器告訴我,我真不相信這是同一人。”施宇翔當時看到吳某現在戶籍檔案里的照片,難以置信。這張照片里,吳某一頭板寸,戴著眼鏡,留著小胡子,與通緝令上一頭卷發的瘦削青年人判若兩人。
在昆明警方的配合下,偵查員了解到,吳某和鄒某在云南經營著一家旅游公司,在大理開了客棧,生意不錯。同時,警方也得到了吳某和鄒某兒子的照片。“16年前,吳某某和周某潛逃時,他們的兒子只有4歲,在老家武漢生活。但是10年前,他們的兒子突然失蹤了。”一直跟蹤此案的施宇翔說,經過人像比對,發現吳某和鄒某的兒子正是10年前失蹤的吳某某與周某的孩子。此時,他也換了身份,還考上了北大。
7月10日下午4時許,警方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吳某警惕性很高,門口養了條狗,一有陌生人靠近他就能發現。”民警在破門時,與吳某正好撞上,可能是想到無法接受即將失去一切,吳某激烈反抗,一番搏斗之后,偵查員才將吳某制服。昆明的一名民警也在搏斗中受傷,膝蓋半月板撕裂,如今還在住院治療。
姚某兆變“趙某堯”胖了100斤 仍難逃法網
據上海警方介紹,目前在上海作案,被上海警方上網追逃的嫌犯有4000多名,其中身背命案的有100余人。“我們在試點中首先對這些在逃嫌犯一一進行比對。”施宇翔說。
與吳某相比,同樣是殺人兇嫌,安徽人姚某的落網顯得波瀾不驚。
7月8日,上海警方在陜西西安一家網吧內,將潛逃16年的犯罪嫌疑人姚某兆抓獲,此時他已經改名為“趙某堯”,“就是把名字倒過來念。”
2001年,21歲的姚某兆和女友的前男友發生糾葛,帶著一班人上門,雙方發生斗毆,造成一人死亡。案發后,4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伏法,分別被判處死緩,15年和10年有期徒刑,只有姚某兆在逃。
姚某兆在案發后不久就換了身份,和家里斷了聯系,逃到西安打短工。16年間,他只回了一次家,住了一天就匆匆離開。“16年間他胖了差不多100斤,但電腦告訴我們,這是同一個人。”施宇翔說,當民警找到姚某兆時,他如釋重負,“終于被你們抓住了。”
[編輯:乒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