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人臉識別領域成創業紅海 刷臉時代或不再遙遠

    2017-08-01 11:06:49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刷臉時代 還有多遠?

    科技的發展正在加速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前,我們購物埋單時,收銀員會問“現金還是刷卡”,現在,這句話則變成了“微信還是支付寶?”以前,我們上街要帶現金,后來變成帶卡,現在只需帶手機。然而,你想過沒有?未來某一天,我們上街連手機都不用帶了,只要“帶臉”就行。因為,我們正在邁向“刷臉時代”。到時,把你的所有信息、財產都跟你的臉綁定了,出門“刷臉”就行。

    人臉識別技術,已不是新鮮詞。早在2015年,馬云就在德國一個展覽上展示了smile to pay的掃臉支付技術。雖然兩年過去了,掃臉支付仍然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但這項技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熟。在過去的幾年里,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創業已成紅海。

    究竟刷臉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對此,記者進行了求證。

    那一天……

    您的所有信息都會和“臉”綁在一起,比如身份證、銀行卡、微信等賬號,上街不用帶錢了;

    所有卡和鑰匙都不需要了,回家進門,刷臉就好;

    買了票去看球賽、演唱會,去坐高鐵、飛機,也不再需要帶票,刷臉就好;

    智能機器人會掃臉識別是家人還是陌生人……

    人臉識別領域成創業紅海

    人工智能時代的快速到來,離不開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各個領域的技術,都處于一個爆發的臨界點。其中計算機視覺識別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人類識別水準,如二維碼識別、人臉識別、字符識別、指紋識別等。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人臉識別技術成為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過去的幾年里,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創業成為紅海。2015年,馬云就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展示了smile to pay的掃臉支付技術,在購物后的支付認證階段通過掃臉取代傳統密碼。

    如今,阿里巴巴的在線支付服務開通了新的功能, 4.5億用戶可通過自拍登錄在線錢包。建設銀行允許用戶在一些自動販賣機上通過面部掃描支付。專車應用滴滴出行也正利用面部識別技術驗證司機身份,百度已經開發出需要面部識別才能進入的門,。據媒體報道,甚至連iphone8也將指紋識別改為掃臉識別了。

    我國還打造了世界上首個人臉識別“獨角獸”(也稱10億美金俱樂部),北京的Face++去年年底第三輪融資時籌資1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

    “刷臉時代”:出門連鑰匙都不用帶

    未來的“刷臉時代”,將會是怎么一種情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FaceOS。FaceOS是一家把人臉識別技術產業化的公司,研制了全球首個人臉識別硬件模組“智能芯”,從2015年創立至今,已獲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在FaceOS的深圳分公司,負責人王彬鑫站在各種各樣的掃臉機器里,非??隙ǖ馗嬖V記者:“現在人臉識別已經廣泛應用在公安、稅務、教育、金融等方面,以后將全面地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

    如今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還是用在人臉和證件的比對方面。王彬鑫對未來的“刷臉時代”充滿了憧憬,出門不帶鑰匙,買東西不帶錢都不是難事。“現在行人闖紅燈過馬路,是零違法成本。以后靠攝像頭和刷臉技術,就能鎖定每一個闖紅燈的人,后臺就可以開罰單了,就像今天汽車違章一樣。”

    人臉識別可實現99.8%精確

    我們人類都有很多臉盲,那計算機就不怕認錯人嗎?王彬鑫表示,人臉識別技術跟其他人工智能一樣,是以深度學習為核心驅動的。以FaceOS的產品為例,已經可以實現99.8%精確人臉與證件自動比對。

    王彬鑫說,人臉識別技術是分析一個人的面部重點特征來確認其身份的,每個人的面部重點特征都是不一樣的,無論你瘦了、胖了、老了、黑了,面部重點特征都不會有變化。所以,計算機基本上是不會認錯人的。“如今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就算你遮住臉上的2/3,機器也能把你認出來。”face++的算法已經可以通過用戶面部83個特征點來進行身份識別,甚至也不再需要用戶配合看鏡頭。

    那么如果遇到整容的怎么辦?王彬鑫攤攤手,“那就要靠國家立法了,比如整容后必須3個月更換身份證。”

    報告:2019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突破百億

    在今年7月深圳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上,FACE++的首席科學家孫劍說,經常有科幻環節是攝像頭對著人臉不斷放大,然后就開始搜索數據庫,最后就能鎖定這個人的身份。在這里面第一步還是科幻的。但是第二步已經成為了現實。Face++專攻的方向是通過數據庫進行后臺(終端)比對,在孫劍看來,經過大數據、計算力的提升和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后臺比對技術已逐漸成熟了。

    而在前端智能產品方面,FaceOS的選擇很有代表性,他們可把硬件模組“智能芯”做成名片大小且大大降低了成本。有了“智能芯”,就能通過組合不同種類的攝像頭和顯示設備,快速形成各式各樣的產品。在FaceOS的王彬鑫眼中,前端智能產品也已經逐漸成熟了。

    既然前端和終端技術都走向成熟,那“刷臉時代”什么時候大爆發?

    王彬鑫認為,人臉識別還是一種新鮮事物,被人們所全面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比如隱私泄露的問題。所以,“刷臉時代”的到來,還需要社會價值觀、法律法規這些配套軟件來支持。

    孫劍表示:“人工智能非常困難,但是我自己很樂觀,樂觀的很大原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都投入了巨大腦力做這個事情。今天這些最聰明的人都來研究人工智能,我相信人工智能的道路是非常光明的。”

    今年6月底,36氪研究院就發布《人工智能行業研究報告》。該報告預計,最遲至2019年,我國AI(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報告預測,未來的人工智能將在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上大放異彩,其中,動態人臉識別技術是目前創業熱度最高的細分領域,尤其是金融和安防場景,將成為創業公司的重點布局場景。

    也許,刷臉時代,真的不遠了。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