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沒一家公司實現盈利 共享單車不能僅“走量”

    2017-08-07 08:54:21
    來源: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沒一家公司實現盈利 共享單車不能僅“走量”

    如果某種互聯網新業態一味追求數量,或許在短時期能夠得以迅速發展,但是長期來看未免顯得后勁不足,甚至會影響其他相關方利益,無法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阻礙自身成長

    漫畫/高岳

    漫畫/高岳

    有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享單車行業有近50家企業,僅ofo和摩拜兩家公司最新一輪的融資就合計高達13億美元,卻至今沒有一家公司實現盈利。報道指出,“現在,依然有上市公司接連入局,背后的商業邏輯是什么?未來發展趨勢會怎樣?”

    相信很多騎過共享單車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共享單車靠什么賺錢?且不說每次的騎行費用也就是一兩塊錢,而且時不時會推出一些免費騎行活動。一輛共享單車制造成本不低,使用損耗較快,還需要日常維護,有的共享單車甚至可能還沒把成本賺回來已經壞掉了。如此看起來,共享單車似乎“錢”景黯淡,但諸多企業和資本依舊為此忙得不亦樂于,究竟是為什么?

    業內專家分析共享單車現狀時談到,“互聯網在很多業態上來看都是長期虧損,最經典的案例是美國的亞馬遜……不妨礙它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非常偉大的公司……近幾年開始持續盈利。”與亞馬遜類似的還有特斯拉,也是持續燒錢、虧損,但口碑、股價卻一路走高。無論是亞馬遜還是特斯拉,之所以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受到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雙重追捧,是因為他們具有很強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但現在有的共享單車企業基本上還停留在“走量”的階段,表現為門檻低、擴張快,按照這樣的發展方式難以復制亞馬遜、特斯拉的路徑。

    正是因為共享單車過于注重數量的累積和擴張,導致一些問題和矛盾出現,比如亂停亂放、兒童騎行共享單車等,一些地方對共享單車投放也是持保留態度。共享單車面臨的發展悖論,是當前不少互聯網新業態的通病?;ヂ摼W本來就有利于傳播和復制,如果某種互聯網新業態一味追求數量,或許在短時期能夠得以迅速發展,但是長期來看未免顯得后勁不足,甚至會影響其他相關方利益,無法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阻礙自身成長。

    互聯網企業和業態的核心驅動力始終在于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否則便經不起時間檢驗。只有不斷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多方共贏,讓一些新企業、新業態的成長逐漸轉化為整個社會的福祉。創新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背景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創新,全方位為創新提供法治保障已經成為各方共識。各地各有關部門需要結合互聯網發展的實踐,讓法治更加精細,為創新預留空間。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