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交易渠道轉至社交平臺“好友”忽悠穩賺不賠
貴金屬投資市場有哪些“黑手”
調查動機
最近,不少網友在“白富美”的引誘下投資貴金屬交易繼而陷入騙局。此類貴金屬詐騙引發社會關注。貴金屬投資領域存在哪些騙局?不法分子如何蠱惑人心?《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近年來,不少人都接受了一個理念——與其把錢放在家里,不如拿去投資。在股市不穩定、基金利薄的情況下,很多人將投資目光投向貴金屬。
貴金屬作為投資的一種形式,一向被冠以“低門檻、有機會、高收入”的特點,但是近年來關于貴金屬投資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斗ㄖ迫請蟆酚浾哒{查發現,貴金屬投資詐騙的載體已由傳統的網站轉為QQ群、微信群,迷惑性更強。
應“好友”邀請投資被騙
“雙向操作,百倍杠桿,日賺萬元,當下投資最賺錢的就是黃金白銀了,還等什么,開戶炒吧!”很多人都聽到過類似的話。
今年4月,在北京中關村一軟件開發公司上班的高先生就是在這番鼓動下加入貴金屬投資行列。
高先生告訴記者,今年3月,他被拉進一個微信股票群。剛進群,一個網名為“雪中情”的群友就加他為好友。互相聊了一些基本信息后,高先生才知道對方不是在炒股,而是在炒黃金。
“我和她加了好友后,每天都通過微信聊天。時間長了,我就把她當作好朋友,將自己的一些情況包括經濟情況都告訴她。聊到股票的時候,她沒有接著我的話題說下去,而是說現在股票不好做,她之前做股票賠了幾十萬元,并且給我講賠錢的經歷。聽完她的經歷,我還不停安慰她。”高先生說,“后來,她說自己已經不炒股了,開始炒黃金,不但把之前賠的錢都賺回來了,還賺了很多錢。她自稱炒黃金已經3年了,穩賺不賠,之后就勸我和她一起炒黃金。”
在群友“雪中情”的百般推薦和勸說下,高先生決定炒黃金。今年4月,“雪中情”給高先生提供了一個貴金屬交易網站鏈接,高先生通過這個網站開戶。高先生說,他在開戶過程中沒有簽訂任何風險提示書,也沒有簽訂任何合同和協議,只是提供了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幾分鐘后就開戶成功了。
“之后,我在這名群友的引導下,在網上下載了實盤交易軟件。她催促我入金,并稱早入金早賺錢。我入金當天真的小賺了一筆。”高先生說。
在小賺一筆之后,“雪中情”對高先生說:“放心拿著吧。就是資金有點少,之后能帶你賺大的。”
“入金兩天后,我準備把賬戶金額追加到4萬多元。不過,由于臨時有事要乘坐火車,我操作不了。‘雪中情’就讓我把賬號及密碼給她,她幫我操作。當時,我給貴金屬交易網站客服打電話咨詢,了解到賬號資金沒有被轉走的風險。之后,我就把賬號及密碼告訴了她。第二天,我發現賬戶有盈利,在她不斷要求下,我又投進去兩萬元。”高先生說。
隨著高先生投入金額不斷增加,“雪中情”也頻繁幫他交易,但是卻一直不見盈利,短短十幾天時間,高先生賬戶里的6萬多元僅剩一百多元。“‘雪中情’對我說,投資本來就有風險,這點壓力都扛不住怎么賺大錢。之后,她又說,如果再增加投資,能幫我回一半的本。”高先生說,“我一狠心又投了3萬元,本來我想買漲,但她給我買了跌。就在那晚,我的賬戶僅剩四五百元。當時,我情緒有點失控,我說她是騙子,我要報警。沒想到的是,她竟然把我從好友里刪除了。”高先生氣憤地說。
雖然被刪除了好友,但是高先生還可以在股票群里發現“雪中情”的身影,不過加了幾次好友都沒有通過。之后,高先生聯系該群群主,群主告訴高先生,“雪中情”是專門做貴金屬投資的代理。“我就是被套路了,在對這個行業深入了解后我才發現,貴金屬投資代理商除了賺取手續費,還可以按照比例收取來自客戶的虧損,他們管這個錢叫‘頭寸’。”高先生說。
“微交易”被多人投訴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貴金屬投資平臺已經不局限于網站、App,也轉向了微信公眾號。
近日,記者加入一個名為“貴金屬投資”的QQ群,很快就有數名群內好友主動聯系。一位QQ昵稱為“誠信誠意”的好友告訴記者,現在最掙錢的東西肯定是黃金,并誠邀記者做代理,只要每天拉人投資就行。另一個名為“鄧珊珊”的群好友告訴記者,她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操作,通過微信公眾號點進去后買漲買跌就行。
“以前不都是在網頁上操作嗎?現在怎么改到微信公眾號了?”記者問。
“對,現在微信客戶群體越來越大,對微信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所以現在都是向著大眾的方向發展,這是形勢所趨。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操作已經一年多了。”“鄧珊珊”說,交易時間不像股票交易那么長,幾分鐘就結束了。而且不用手動平倉賣出,平倉有一個點數,當波動(上漲或下跌)到這個點數就會自動平倉。“我們操作資金一手最小值是100元,最大值是8000元,就拿用100元操作為例,自動平倉交易結束后,如果盈利的話,100元(本金)+70元(盈利)=170元會瞬間到你的賬戶余額里面,這些錢在工作日的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都是可以隨時提現的”。
“盈利70元是怎么算出來的?”記者問。
“以你投100元算,下單扣除15元的手續費,所以實際投資是85元,如果盈利的話,賺取同等利潤,所以本金加盈利是170元。”“鄧珊珊”介紹:“客戶賺了錢,我們才能賺錢,我們賺的是客戶的操作手續費。而且跟著我做只賺不賠。”
之后,“鄧珊珊”給記者發來一個二維碼,記者識別二維碼進入一個微信公眾號。記者按照“鄧珊珊”的提示操作,進入商城并關聯微信,綁定了手機號與銀行卡。記者發現,在這個商城里,排在前四位的是諸如“亞商燃寶”“銀項鏈”“銀碗”等投資商品。“亞商燃寶”的行情報價是5200元左右,“銀項鏈”“銀碗”的行情報價是3900多元。
隨后,“鄧珊珊”告訴記者,他們可以提供小資金操作,比如新推的紅酒項目,十幾元就能操作。對方又給記者發來一個二維碼,記者識別之后進入一個微信公眾號,按要求點擊了菜單里的新登錄模式選項,該公眾號便給記者發來提醒:“該入口有效期1分鐘,點此登錄”。“點此登錄”四個字附帶鏈接,記者點擊后進入了一個與之前類似的商城,里面果然有一個紅酒投資項目。記者給賬戶余額充值200元,這是最低的充值金額,加上充值操作的手續費,共扣除203元。記者根據走勢投了50元,卻不料原來平穩的走勢突然變化,瞬間賠了50元。
“不是說只賺不賠嗎?”“那你看好再下啊,別那么急。”
記者于是又投了50元,本來平穩的走勢又和上次一樣突然變化,50元再次打了水漂。記者再次聯系“鄧珊珊”,她說這是不熟悉走勢導致的,多玩幾次就能把握走勢了。隨后,記者準備將剩余的錢提現,但由于是晚上九點多進行的操作,無法提現。第二天,記者準備提現時,卻發現無法進入鏈接,只顯示一行字:“網頁包含違法或違規內容,被多人投訴,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止訪問。”
群里的一位家住河北邢臺的群友告訴記者:“我8月2日晚賠了1萬多元,不知道怎么樣才能追回來。”隨后,記者與其他群友聯系發現,虧錢的群友不在少數。
投資者揭露四類騙局
記者致電多家貴金屬交易平臺客服人員了解到,不少交易平臺會設置杠桿,以給予客戶一夜暴富或者傾家蕩產的機會。所謂杠桿,就是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打個比方:假如想買一公斤黃金,價值30萬元,可以和平臺簽訂一個合約,約定先交10%的定金,其間可以轉讓合約,那么就以3萬元的保證金先擁有了這個合約,1個月內如果價格上漲,就可以把合約轉讓給需要現貨的人,投資人只賺取中間的差價。而在這個過程中,3萬元當30萬元在用,相當于翻了10倍,杠桿就是10倍。
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富裕家園的陳先生做過幾年貴金屬投資,他告訴記者,貴金屬投資平臺只有銀行和少數幾個交易市場比較正規,不少平臺都藏有貓膩。
陳先生說,銀行等正規的貴金屬交易平臺幾乎不帶杠桿,帶杠桿的輸贏很大,風險極高。
現在,陳先生不再做貴金屬投資,“因為許多軟件平臺沒有得到許可,不正規。在貴金屬交易中,他們可以看到投資者的交易狀況并在后臺操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根本不可能掙到錢,總之投資者都是盈少虧多”。
“無論是貴金屬交易平臺還是微交易,有四種騙局要注意:一是投資者入金后,過幾天就發現平臺無法操作了,找不到公司只能自己吃啞巴虧;二是惡意喊單,某些平臺會有一些分析師不停地喊單,一開始可能會盈利,到后來即使你不想操作了依然強迫你交易,最后造成虧損;三是只讓入金不讓出金,‘黑平臺’會找各種理由,例如資料不全、銀行出故障等原因讓資金遲遲不到賬;四是資金不是第三方托管,有的‘黑平臺’直接讓客戶把資金交由自己進行操作。”陳先生說。
天津市薊州區建設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劉先生說:“貴金屬交易主要源于人們希望一夜暴富的心理,監管方面還存在漏洞。在投資者遭受詐騙后,涉事的貴金屬公司也有可能因為投資者沒有確切證據而逃之夭夭。”
劉先生說,投資貴金屬的人往往盈少虧多,尤其在不正規的平臺會存在幕后“黑手”,他們暗中操縱將投資者的錢財卷跑,使投資者虧損嚴重。真正的平臺會講解形勢變化,但是不會對投資者的決定進行干擾。此外,有些平臺還會誤導投資者,告訴投資者高利潤,戰績情況良好,利用投資者想賺錢的心理,詐騙投資者,誘惑他們上鉤。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陳 遙
[編輯:乒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