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銀行卡千里之外被盜刷 發卡行被判賠償2.37萬元

    2017-11-20 10:53:21
    來源:云南網
    責任編輯:乒乓

    原標題:千里之外銀行卡被盜刷 發卡行被判賠2.37萬元

    銀行卡明明在身上,卻收到銀行提示短信消費了2.37萬元。家住楚雄市的韓女士遇到此蹊蹺事,開始還以為是詐騙短信,殊不知趕到銀行一查,卡里的2.37萬元果然不翼而飛。近日,該案經楚雄市法院、州中級人民法院兩審判決,法院依法判決發卡行賠償韓女士2.37萬元。

    莫名其妙

    離奇的2.37萬元消費

    2010年4月,家住楚雄鹿城鎮的韓女士向某銀行楚雄分理處申請辦理了一張借記卡。2016年5月5日15時許,韓女士突然收到來自銀行的手機短信提示,其銀行卡發生消費金額2.37萬元。

    韓女士查看錢包,銀行卡還在包里。她開始以為是詐騙短信,后來為保險起見,就趕到附近的銀行網點查詢。經確認,韓女士的銀行卡確實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某公司發生過一筆交易,金額為2.37萬元。

    韓女士遂在銀行工作人員提示下通過自助設備鎖定了該卡,并向公安機關報案。隨后,銀行通過內部系統以欺詐交易請求對該筆交易延遲資金結算,因交易已完成結算而失敗。

    公安機關以刑事案件立案但偵破未果。韓女士多次向銀行協商賠償均遭拒絕,一紙訴狀將開卡銀行訴上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銀行賠償2.37萬元。

    爭議不休

    卡被盜刷誰來負責

    庭審中,雙方爭議很大。韓女士認為,自己在銀行辦了借記卡,就和銀行之間形成了儲蓄合同關系,銀行為儲戶保障安全交易是銀行的法定責任。

    事發當日,卡在身上,人在楚雄,遠在千里之外的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某公司卻發生以該卡刷卡消費的事實,給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她本人對銀行卡的使用保管一直很謹慎,不存在泄露存款信息和銀行卡密碼的行為。在發生不明交易后,她本人幾分鐘就到銀行進行處理,且及時報了警,盡到了應有的謹慎義務。

    銀行發行的銀行卡應該具備相應的鑒別真偽的技術能力,具有唯一性、不可復制性,她本人的銀行卡突然發生在異地被盜刷的事實,證明銀行發行的卡存在安全隱患,應該由銀行賠償其被盜刷的損失。

    發卡行辯解,保障卡內的資金安全,雙方均有義務。本案中,資金如何被轉走、是否有偽卡、密碼是否被泄露和如何被泄露的原因,需等案件偵辦結果出來后才能確定。同時,韓女士借記卡中資金被轉走的事實,存在兩個因素:一是卡的信息泄露;二是卡信息泄露后,被盜刷時還需輸入儲戶預留的密碼才能取款,所以此案資金被盜刷的過錯方是韓女士,要求法院駁回韓女士的訴訟請求。

    一錘定音

    銀行賠償全部損失

    案件經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韓女士在楚雄持有某行核發的借記卡,而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某公司pos機交易使用的卡號相同的銀行卡為偽卡。

    韓女士在發卡行辦理了借記卡,其與發卡行之間建立了合法有效的儲蓄合同關系,發卡行負有識別銀行卡真偽、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并在韓女士取款時依約支付本金和相應利息的義務。韓女士作為持卡人,負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密碼的義務。

    本案中,由于發卡行未盡到正確識別銀行卡真偽的義務,導致涉案款項在韓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刷而產生損失,應由發卡行承擔違約責任。發卡行未提交證實韓女士對銀行卡密碼泄露存在過錯,其主張不承擔責任的理由不成立。

    該案經楚雄市、州兩級法院兩審終審,遂作出如上判決。

    記者 夏體雷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